图①:7月30日,韩旭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孟永民摄
图②:8月3日,潘愚非在男子攀岩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图③:7月28日,石智勇庆祝夺冠。
迎着台下热切的目光,中国女篮选手韩旭落落大方地用英语回答记者们的提问,眼角,泪迹依稀可见,语调中却透着坚定。
平和地看待胜负、自信地与外界交流——穿梭奥运赛场,中国运动员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这既有中国优化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动体现。
体教融合,优势互补
中国女篮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出色。走下赛场,她们温和从容的气质也令人印象深刻。在北京体育大学备战期间,女篮姑娘们白天训练,晚上读书。“大学里方便借书看书,我们就想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来弥补知识结构的不足。”女篮队长邵婷说,她求学于北京师范大学,训练之余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
获得本届奥运会及中国代表团“首金”的杨倩是清华大学射击队的一员。兼顾学习和训练,她走出了一条让很多人赞叹的道路。射击队负责老师董智认为,这是清华大学重视体育的体现。目前,清华大学射击队共有22名队员,每学期选修射击课的清华学子更是达到上千名之多。“普及与提高并重,高校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空间广阔,未来可期。”董智说。
参加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中,像韩旭、邵婷、杨倩这样的“复合型运动员”不在少数,体教融合正进一步发挥深远的影响力。武汉体育学院教授柳鸣毅表示,培养有文化素养和优异运动成绩的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始终坚持的目标。国家队或地方队与高校合作成为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文化学习、训练场馆、优质教练员等方面形成资源互补。
社会参与,合作共赢
本届奥运会,三人篮球、滑板、攀岩等新增项目中也不乏中国运动员的身影。中国体育代表团依靠社会力量提前布局,坚持“开门办体育”,充分调动起各方力量参与的积极性。
中国三人篮球男、女队之所以能直接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有赖于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的三人篮球赛事和大量篮球爱好者的参与,这是中国队积攒“直通东京”积分的重要来源。“希望借此机会,吸引更多的三人篮球专业人才涌现出来。”中国篮协国家队管理部部长柴文胜说。
与滑板运动普及较广的国家相比,中国滑板运动起步较晚。但曾文蕙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比赛就闯进女子街式项目决赛,获得第六名,张鑫参加女子碗池项目获得第十五名。中国滑板队相关负责人蔡永军介绍说, 2017年,国家集训队刚成立的时候,面临着选材困难的情况,“我们改变思路,从武术、跳水、杂技、体操、蹦床等项目中挑选出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强、具有上板天赋的运动员参与训练,选拔进入国家队的运动员。”
在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改革目标驱动下,各级体育部门大胆尝试,进一步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市场和学校积极参与的合作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项目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以体育人,激励大众
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活动。大众既关注运动员们的竞技表现,也为他们坚持不懈的故事而感动。
“你是怎么做到‘无水花’的?”“练的。”跳水运动员全红婵率真质朴的回答令人动容。没有一块奖牌来得容易,这背后的付出让人感佩。
中国举重队在东京奥运会上交出7金1银的出色答卷,创造了奥运会参赛史上的最佳战绩。在金牌之外,8位运动员更凭借个人魅力得到很多人的喜爱,给举重项目带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长期以来,举重项目总被认为和苦与累、汗与泪紧密相连,其自身的魅力却常被忽视。随着东京举重赛场不断上演顽强拼搏的奋斗故事,中国举重运动员的标签不再只是奖牌获得者,他们的个性和风采同样让人着迷。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他们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力量之美。乐观而积极地应对各种挑战,也让人们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百年奥运历史,优秀选手辈出,他们追求卓越、尊重对手的赛场表现激励了无数青少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共聚一堂,进行竞赛和交流,这本身就是全人类不畏艰难、携手共进的表现,体现了奥林匹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宗旨。”柳鸣毅说。(记者 王霞光摄)
(记者 范佳元 李硕)《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08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