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讯 - 云南地区最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北京新闻 孩子在京上学要办28个证急哭北漂

孩子在京上学要办28个证急哭北漂

发布时间: 2015-05-28 22:04:29 来源: 作者:
5月,是北京“幼升小”入学信息集中采集审核的一个月。按规定,非京籍儿童入学提供“五证”的政策基本不变,具体细则由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

5月,是北京“幼升小”入学信息集中采集审核的一个月。按规定,非京籍儿童入学提供“五证”的政策基本不变,具体细则由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细则竟让“五证”延伸出多达28个证件,让非京籍家长们有苦难言。这些天,“豫见北京”不断接到河南在京老乡的哭诉,因为其中一项证明不符合,孩子就被拒之门外。留下来无学可上,回老家成为“留守儿童”,5月31日报名“大限”将至,这些孩子到底该去哪儿上学?家长们焦虑万分。

离5月31日仅有三天时间,在北京做小本生意的河南人陶克敏整日以泪洗面。

原来,5月31日是今年北京市小学入学信息集中采集结束的日子,而5月初陶克敏提交的6岁女儿入学信息未通过初步审核。像她女儿一样,在朝阳区城环城汽配城还有300多名河南籍适龄儿童面临无学可上困境,让许多在京创业务工家长焦虑万分。

留不下的京城

10年前,陶克敏和丈夫从河南固始县农村老家来到北京,在朝阳区城环城汽配城做小本生意。去年下半年,她原本平静的生活被一则通知打乱了。

北京市规定,非京籍儿童入学要求“五证”齐全,即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然而实际上,“五证”远不止5个证件,具体可以分为几大类,首先是父母身份证明证件,包括父母双方身份证、父母双方暂住证、全家户口本、儿童户籍所在地无人监护证明;其次是父母工作证明证件,包括父母双方劳动合同、社保权益记录、在职证明、双方所在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第三是父母婚姻生育证件,包括结婚证、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孩子医学出生证明;第四是家庭在京住所证明,包括租房合同、房租完税证明、房租完税发票、居住期间的电费单据、水费单据、房东夫妻的身份证、房产证。若没有房产证,还需要村委会开的证明,加盖镇政府公章,并需要有村委会开具的居住证明。

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陶克敏看得头晕,数了数有28个证。于是,丈夫忙生意,她开始踏上“证明长征”。居委会、社保大厅、派出所……她一趟趟地开证明,一遍遍地复印各种材料,大半年来,她仅复印材料就花费了上千元。“我只上过小学,总是写错字,可有的证明一个字都不能修改,我只有重新复印,现在家里还放着一堆错的材料。”

5月初,材料提交上去,然而等待她的是信息审核未通过,原因是监护人暂住证地址与居住地详细地址不一致。而她的居住地隶属于暂住地,只是没写一致。经人指点,她去朝阳区教委咨询,教委让她到所在乡说明一下情况,乡里却称不可能再第二次递交材料。听到这句话,陶克敏的眼泪“哗”地就流了下来……

在汽配城一家公司工作的河南人王友勤符合条件,但因为其丈夫的社保补缴了两个月,孩子的材料未通过审核。“我只怪我自己没有及时去给孩子爸缴上社保费。”说着,王友勤用手捶打着自己,哭红了眼眶。

回不去的故乡

去年以来,在朝阳区一家公司做财务的范凤静为孩子上学开证明,回了四趟固始老家,在北京这边备齐了所有材料之后,却因为搬过家,其暂住证地址不符,而未通过。无奈,她去了几家私立学校询问,收费从五万到十几万不等。“我每月工资3000元,爱人在汽配城一个月挣几千元,一家人吃喝花费还有房租,如今,两人每月还要交纳2000多元的社保费。”她给记者算完账,家里根本无法负担私立学校的费用。

想过回老家吗?

范凤静没想过,她的公公婆婆几十年前到了新疆谋生,十几年前又来到北京,老家的田地、房屋早就荒芜了,回去咋办?谁来照顾孩子?

一提起回老家,陶克敏就止不住地抹眼泪。她也跟女儿说过,实在不行就回老家上学。可孩子抱着她哭喊着不回去,要和妈妈在一起。王友勤也曾想过,但如果回老家,孩子才6岁,老人身体又不好没法照顾孩子,更不用说教育孩子,如果全家都回去,今后的经济生活来源怎么办?

其实,在外十几年,在她们的心目中,故乡如今也几乎成了异乡,回乡似乎成为遥不可及的事情。

信阳市驻京团工委副书记陈维红告诉记者,在北京朝阳区城环城汽配城,注册商户有1600家,70%来自河南固始。这些商户在朝阳区每年纳税160个亿,在解决就业、拉动消费等方面做出了辛勤的努力,而现在他们的家庭有300多名孩子因条件不完备而无法上学。

与往年相比,今年同去年一样要求“五证”,但条件分外严格,例如“暂住证有效期限起始时间距2015年5月1日满6个月以上(含6个月)”,差一天都不行;还有的社保要在5月1日前连续缴纳6个月,补缴也不行。

主管部门的无奈

据了解,从2008年以来,北京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一系列政策被视为城市规模控制、人口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统计显示,在“幼升小”方面,截止2014年5月27日,参加信息采集、获得入学资格的非京籍儿童不到总采集量的38%。“没学上”的孩子去了哪儿?由于子女入学门槛太高,许多进城务工人员为了子女教育不得不离开北京,还有一部分孩子不得不独自回到老家,成为“留守儿童”,面临诸多问题。

除了河南籍,其他省的非京籍适龄儿童也面临这个问题,许多家长来到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情况。5月27日,针对非京籍学生在京入学问题,北京市教委刚刚作出官方回应。 截止2014年底,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非京籍在校生占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74%,初步实现了户籍与非户籍学龄人口共享优质教育的局面。但北京市义务教育面临着供需失衡,瓶颈制约等诸多问题。据统计,2010年以来,北京市适龄儿童少年人数每年平均递增2万人,年均增长为20%,市小学、初中都将持续迎来入学的高峰。

2014年,北京市提出了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要求,即通常说的“五证”,目的是在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前提下,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公开、规范工作程序。

目前,各区县在一些区域学位紧张和班额增大的趋势客观存在,需要加强学校的布局规划和建设,同时对入学需求进行预测和引导,逐步缓解入学压力。

陈维红从朝阳区教委了解到,今年仅在朝阳区就有6800多名河南籍适龄儿童。他呼吁,教育部门能否根据情况分别对待:一方面,对于条件不符合的家庭,能否允许孩子借读,等孩子年龄稍大再返回老家读书;另一方面,对于条件大部分符合,仅部分条件不符合的家庭,能否放宽一些,让孩子有学上。

近段时间以来,河南省驻京办为此事多方奔走协调,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情况不仅在朝阳区,在海淀、丰台等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都存在。今年有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同时进行审核,不符合其中一项条件便无法通过。只要五证齐全,符合条件,孩子还是能上学。目前,他们也在多方联系协调,争取让符合大部分条件的孩子有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