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3岁的《乡村爱情》系列,证明了这种长寿并非偶然。如同莫言的高密县、沈从文的湘西、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和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一样,每个地域都凝聚着独特的情感与文化。《乡村爱情》将故事定位在象牙山村这个典型场景,成为向观众传播东北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于当地的观众,《乡爱》是挥之不去的浓厚乡情。而对于域外的观众,开心一笑的同时也拉近了与《乡爱》的心理距离。最终将对农村的疏离与鄙夷,转换成了对幽默自洽的理解与共鸣。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被电视台“抛弃”,“拥抱”互联网后,类似《乡村爱情》、《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这样地域风格明显的古早剧,适应性比任何剧种都强。在90后的支撑下,表情包与鬼畜视频齐飞,社交感与生活化融合。老剧超越了自身的时空限制,在新兴解读与新传播方式中得到年轻世代的追捧。
卿本佳人,奈何高糊!一旦高清修复,90后们即从弃剧变成追剧,老剧便如枯木逢春。在优酷这次发布的高清经典消费报告里,这一点也体现的非常显著。修复前,70%的用户在一分钟内弃剧,但随着高清化,近半年里,已有上亿网友人均每天追剧1小时。不可思议的是像《还珠格格1》这样的经典在高清后,观看人数同比增长了172.4%,播放时长同比增长了187%,超过800万小时。
我们过去一直念叨“35岁现象”,一到这个年纪就会难以适应新环境,陷入定式思维,走入怀旧情绪。然而到了90后,这个门槛似乎集体性的提前了。作为电视黄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刷老片”的怀旧方式。追忆过去最好的方式,无疑就是活动的复刻与情感的再体验。老剧自然而然地成了这种仪式与情感的双重载体,成为了勾连两个时空的桥梁。
高清修复:数字匠心怀旧生态
只在2019年,我们就见证了《开国大典》《盗马贼》《海上钢琴师》的“4K归来”。尤其是出品于1989年的《开国大典》,以HF60格/秒的高帧率、4KDCI调色、5.1环绕声的全新版本再登大荧幕,观影感受极佳。
在这修复的24万帧画面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高清”体验,更是一份数字化的匠心,优酷的老片修复也是如此,特别是对国剧精品的拯救。
在国产剧的黄金10年(2000-2010年)中爆发了大量精品,《大宅门》《士兵突击》《蜗居》等都是现象级作品。但在当年,从拍摄、制作到传输、播放,电视剧生产可支持的清晰度最高只能达到360P标清,与如今的播放制式和高清观看需求不再匹配,这种客观现实让好片陷入到“丑拒”的窘境,制约了大量经典内容的传播。
随着优酷运用AI、超分等加持数字化修复的速度和效率,大量国剧精品的“共同毛病”获得飞跃式的系统化处理。《士兵突击》《历史的天空》《炊事班的故事》大批国剧从高糊变高清,观看人数和播放时长大增。而在对金庸经典的修复中,优酷将这些更古早的老剧作为有生命有个性的“活文物”看待,追求“修旧如旧”。像《天龙八部》黄日华版这些90年代的老片由于拍摄设备原因,当年的整体画质呈现出黄昏色泽,优酷在修复中保留了这种“年代滤镜”,从而更能唤起金庸武俠迷的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优酷的高清经典专区不是单线性的怀旧,而是构建怀旧生态。精心策划的分类,让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选择。为了满足多样性的观剧体验,还针对设计了“爸妈爱看片单”和“军人抗战片单”。在专区合流的怀旧用户,得到了各取所需的“分流”。
影人金曲名场面齐聚,则达成了一揽子怀旧的用户体验。影人栏目顺藤摸瓜,满足“因人爱剧”的用户需求,周润发、张曼玉、周星驰等人一键看全所有作品;金曲栏目唤醒耳朵记忆,因为一首歌,铭记一部戏;影史名场面,无论是周润发在《赌神》里的帅气逆转,还是迪卡普里奥在《盗梦空间》的造梦场面,都可在短时间内一睹高光时刻。
对于文化产品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不断被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观看。唯有跨越代际的传播,才能更好的传递它的内核与能量。古代编者收集散佚书籍,和今天优酷高清修复老剧,有着相同的社会价值。最好的保存不是陈列展览,而是更新最棒的载体介质,活化最佳的传播方式。
针对老片修复,国家层面自2007年起拨款超3亿,用于“国家电影数字化工程”。《渔光曲》《林海雪原》《骆驼祥子》等老电影,得以重新耀目;平台层面,优酷在2017年启动“高清修复计划”,《西游记》《还珠格格》《士兵突击》等经典剧目,得以高清唤醒。
殊途同归的背后,是经典保护的国家力量与新兴力量的汇合。经典值得流传,优酷的修复工程体现了文化自觉与传承责任。也许对于后人,今天修复的一部老剧,也会成为文物般的宝贵存在。